OL健康四困擾 吃對營養素免煩惱

優活健康網 – 2014年2月27日 上午8:30

(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/採訪報導)現今上班族工時長、壓力大,一進辦公室就有接不完的電話、開不完的會,忙到連喝口水上個廁所的時間都沒有,一坐在椅子就是好幾個小時,對健康造成很大的傷害,臺北一名35歲洪小姐任職於雜誌社,因為有趕稿的壓力,經常熬夜超時工作,膚色總是臘黃、晦暗、痘痘滿臉,長時間坐辦公室再加上與時間賽跑,三餐大多隨便解決,蔬果纖維的攝取嚴重不足,使他飽受便祕折磨;27歲黃小姐是一名會計,每天都緊盯著電腦螢幕上的財務報表深怕出錯,下班也繼續使用3C產品在臉書、網拍流連忘返,導致眼睛疲勞、視力嚴重衰退,另外黃小姐長期忽視運動不走出戶外曬太陽,使她年紀輕輕就有骨質疏鬆等前兆。

OL易發生的四大困擾:皮膚變差、便秘、眼睛疲勞、骨質疏鬆

關渡醫院新陳代謝科黃維人醫師整理出OL最容易發生的四大困擾,分別如下:

1)因為熬夜、壓力大造成的「皮膚變差」;

2)因為久坐、低纖飲食造成的「便秘」;

3)因為滑手機、長時間上網所造成的「眼睛疲勞」;

4)因為少運動、不曬太陽造成的「骨質疏鬆」。

要改善工作忙碌導致不良的生活習慣,其所引發健康問題,除了要靠自身生活作息改變之外,日常飲食的均衡攝取也需注意,但對於生活節奏過快又忙碌的上班族而言,除可借助飲食、運動與自我規律的作息之外,也可透過營養品的補充來改善身體狀況。

最適合OL的營養品補充種類:維生素、益生菌、礦物質、植化素

黃維人醫師針對OL的四大困擾,提出相對可補充的營養素,若OL因過於忙碌而無法改善生活習慣,可透過營養品來補充。

1)皮膚變差:建議補充維生素B群、C、A、E,其中維他命B可以保護皮膚黏膜、美白活化皮膚細胞、增加皮膚傷口癒合能力維護皮膚組織結構健康; 維他命A可以改善肌膚老化症狀、修復受損的肌膚; 維他命C和E具抗氧化力,增進皮膚與血球的健康,有助減少自由基產生,促進膠原蛋白的形成。

2)便祕:若忙碌之時又無法攝取足量蔬果,建議補大量的膳食纖維和益生菌,膳食纖維能增加食物體積,使飽足感上昇,又能促進腸胃蠕動;益生菌能生產多種消化酵素,使營養成分更容易被人體吸收,可改變體內細菌叢生態,維持消化道機能,避免便祕的產生,更能使免疫力提升。

3)骨質疏鬆:建議午休時間外出曬曬太陽,並且多從牛奶中補充鈣質,亦可從保健食品攝取足量的鈣與維生素D。其中維生素D可以促進新生骨質的鈣化並有助於強健骨骼和牙齒,礦物質中的鈣可以幫助骨骼與牙齒生長發育。

4)眼睛疲勞:多數植化素能幫助減緩自由基對視力的影響,並維護身體的健康,如葉黃素、玉米黃素、茄紅素等,葉黃素、玉米黃質是唯一存在人類的視網膜的植化素,高度地集中在黃斑區負責精細視覺,可以吸收光線中有害的藍光,是強而有力的抗氧化劑,保護視網膜,進而改善視力。茄紅素為強抗氧化劑,可預防因年齡增加而引起的視覺障礙。

OL維持健康小叮嚀:營養均衡、正常作息、定期運動、走出戶外、正確的營養補充品

針對多數OL「走針」的生活飲食習慣,黃維人醫師提醒大家:「注意營養攝取均衡、每天維持正常作息、定期運動、適量的走出戶外曬太陽,才是維持健康治本的好方法,在工作時最好每坐一小時就起來走動拉筋十分鐘,避免脊椎出問題也可促進腸胃蠕動。」若真的因工作忙碌而無法攝取足量蔬果,國外早已研發出綜合許多營養成份的保健品,目前台灣市面上也開始有些結合維他命、礦物質、益生菌及植化素等常見營養素的綜合維他命可讓民眾選擇,相對來說對懶人族更為便利,更重要的是還能省去購買各種單方營養素的金錢。

……..文章來源:按這裡


皮膚疾病-吃太油長出黃色瘤 注意三高食物攝取

作者: 邱俐穎╱台北報導 | 中時電子報 – 2014年2月14日 上午5:50

中國時報【邱俐穎╱台北報導】

飲食高油脂,當心長出黃色瘤!一名53歲男性,因右膝莫名長出了2顆、約1元硬幣大小的黃色凸起物,就醫切除化驗,發現是脂肪沉積在皮膚底下的「黃色瘤」,醫師表示,黃色瘤多和血脂代謝異常有關,好發在手肘、膝關節外側表皮,但全身上下都可能發生。

在皮膚長出宛如「小鹿斑比」般的一塊塊黃色斑塊,醫師劉國威指出,黃色瘤是脂肪沉積在皮膚底下,經體內大型吞噬細胞消化後,在皮膚表面呈現的黃色斑塊病變,大部分是良性,但不處理可能會一直長大。

劉國威指出,黃色瘤長在不同部位,形狀就不同,一般而言,若長在眼皮,呈現一片平坦的黃色,宛如「熊貓眼」;長在手肘、膝關節外側表皮,常是凸出一片的結節狀;長在身體則呈現一顆一顆的丘疹。

劉國威說,黃色瘤常伴隨身體血脂問題,如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過高,或皮膚受傷或發炎,都可能造成黃色瘤,另遺傳也是常見原因之一。

劉國威說,這名男子4年前手肘就曾長出黃色瘤,詢問後發現,家中父母及6位兄弟都有高血脂問題,兄弟也有4人長出黃色瘤,因工作關係常在外應酬,抽血一驗膽固醇超過300mg/dL,逾標準值200mg/dL,有高血脂問題。

劉國威表示,黃色瘤可採雷射、化學換膚或手術切除,但最重要的是,黃色瘤往往是血脂健康的指標,治療後須留意飲食,減少高脂、高糖、高膽固醇食物攝取,留意自身血脂且養成運動習慣,血脂控制好才能降低再發生的機會。

……..文章來源:按這裡


慶元宵! 4招吃湯圓健康無負擔

作者: 健康醫療網/記者郭庚儒報導 | 健康醫療網 – 2014年2月14日 上午8:52(健康醫療網/記者郭庚儒報導)今天是元宵節,家家戶戶免不了要吃湯圓!不過,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,一顆包餡湯圓熱量約70大卡,吃4顆湯圓等於一碗飯,若再加入糖、紅豆或花生等配料,總熱量約600大卡,至少需要健走160分鐘,才能完全消耗。該署建議民眾食用湯圓應掌握與主食代換、不油炸、搭配低卡高纖湯頭、酌量食用等原則。

國健署指出,湯圓的外皮是以糯米粉製作,跟米飯、麵條一樣屬於主食類,而餡料中的糖份跟油脂更是造成熱量攝取過多的來源。市售的包餡湯圓黏性大、含糖量、油脂、熱量高,一顆熱量約70大卡,應酌量食用,不可當做點心食用,記得與正餐主食代換。

常見的湯圓吃法有甜、鹹、炸及水煮方式;國健署表示,炸湯圓會增加油脂及熱量,不宜多食用,建議以水煮方式。而湯圓的甜湯吃法,可用洛神花、甘草、仙楂、枸杞或無糖豆漿,配料以白木耳、紅棗取代花生及紅豆的澱粉,增加膳食纖維又有飽足感。鹹湯圓則可用天然蔬菜熬製湯底,再加入豆腐和當季蔬菜。

除了湯圓吃法外,吃湯圓的時間也很重要。國健署指出,糯米製的湯圓不易消化,要避免在早餐或宵夜食用,以免消化不良;若當做點心,要與正餐主食做代換,例如吃了一碗20顆的小湯圓或2顆包餡湯圓,正餐的飯就要少吃半碗,以免攝入多餘的熱量。

國健署也提醒,慢性病友及吞嚥功能不佳者應酌量食用湯圓,建議糖尿病、痛風、高血脂、腎臟病等慢性病友及腸胃不好的民眾,應淺嚐即止、酌量食用;吞嚥功能不佳的長者及小孩,應先將湯圓分成小塊,細嚼慢嚥、小口吃。

……..文章來源:按這裡


膚見黃色瘤 高血脂警兆

作者: 【記者陳敬哲/台北報導】 | 台灣新生報 – 2014年2月14日 上午12:00

皮膚出現黃色凸起物或斑塊,小心血脂過高。一名五十三歲男性因右膝皮膚長出兩顆黃色瘤就醫,醫生詢問後發現患者四年前在手肘也有類似問題,父母與四位兄弟也都有黃色瘤,檢驗後確認血脂過高,不善加控制恐增加心血管罹患風險,引發心臟病變。

書田診所美容科主任醫師劉國威表示,脂肪沈積在皮膚,經由大型吞噬細胞消化後,就會在皮膚呈現黃色斑塊,如同小鹿斑比外觀,若不立即控制,可能會越長越大形成黃色瘤,大多出現在眼睛、手肘、膝蓋等處,血脂超標民眾是高風險族群,可視為心血管疾病前兆,一旦發現黃色瘤,就必須控制飲食與就醫。

血脂代謝異常、血脂過高、皮膚組織改變,如受傷或發炎,都可能造成黃色瘤,家族遺傳也是常見原因之一;黃色瘤在各部位有不同表現方式,皮膚厚度比較薄的眼部,會是一片平坦的黃色,會影響外觀,厚度比較厚的手肘、膝關節皮膚,則是凸起一個結球狀,其他部位大多呈現一顆一顆丘疹。

劉國威補充,平坦或丘疹狀的黃色瘤使用雷射、化學換膚等就可改善,結球狀就必須以手術切除,大約一周可以拆線,療癒後必須保持良好飲食習慣,避免高脂、高糖、高膽固醇飲食,養成規律運動習慣,就可以降低復發機率,此外,有家族病史者,一定要定期檢查。

……..文章來源:按這裡


皮膚出現黃色瘤 留意心血管問題

作者: 健康醫療網/記者郭庚儒報導 | 健康醫療網 – 2014年2月13日 下午2:15(健康醫療網/記者郭庚儒報導)一名53歲男性,日前因右膝出現兩顆黃色的凸起物,就醫檢查,切除化驗為「黃色瘤」,當醫師問診發現,其4年前手肘也曾長出黃色瘤,再進一步詢問竟發現,患者的父母及四位兄弟也都有黃色瘤病史。醫師提醒,若有黃色瘤家族史或病史者,須多注意心血管健康。

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劉國威指出,當血脂代謝異常、血脂過高或皮膚組織改變,如受傷或發炎等,都可能造成黃色瘤,而遺傳也是常見原因之一。黃色瘤是因脂肪沉積在皮膚底下,經體內大型吞噬細胞消化後,在皮膚表面呈現黃色斑塊,「一塊一塊有如小鹿斑比的皮膚般」。

劉國威表示,黃色瘤會依部位有不同的表現方式,若長在眼部是一片平坦的黃色,像熊貓眼一般;肘、膝關節伸側表皮,會凸出一片的結節狀;身體上,則呈現一顆一顆的丘疹狀態。治療方式也因表現而有所不同,平坦或丘疹狀,可採用雷射、化學換膚等改善,結節狀則以手術切除為主。

「黃色瘤除了影響皮膚外觀,更與體內的脂肪蛋白、膽固醇有關,」劉國威提醒,當出現黃色瘤時,要留意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等相關問題,治療後仍有可能復發,建議平時減少攝取高脂、高糖、高膽固醇的食物,並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,能降低復發的機率。

……..文章來源:按這裡


皮膚像小鹿 血脂異常黃色瘤惹禍

作者: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/台北報導 | 華人健康網 – 2014年2月13日 下午2:46

血脂代謝異常,小心皮膚出現黃色瘤!醫師指出,血脂異常患者,皮膚常會長出一顆顆紅黃色疹子或結節性黃色瘤,但部分黃色瘤可能是癌症併發症狀,民眾千萬不要輕忽。此外,若有黃色瘤家族史或病史者,應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的調整,多注意心血管疾病的潛在風險,可預防黃色瘤發作。

書田診所整型外科醫師劉國威指出,血液中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是身體中主要的脂肪成分,除了飲食可以取得,肝臟也可以製造身體所需的膽固醇,而運載這些脂肪的「脂蛋白」發生異常時,會產生異常濃度的血脂肪成分,就叫「血脂代謝異常」。

血脂異常 多有黃色瘤家族病史

日前門診有1名53歲中年男性,因右膝有2顆表面黃黃的凸起物而就醫,問診發現,患者在4年前也曾在手肘伸側皮膚長出相似的凸起物,當時切除化驗為黃色瘤,同時膽固醇竟高達800多,三酸甘油脂也破千,較正常值高出數倍,特別的是,詢問家族史得知,患者父母及4位兄弟均有黃色瘤病灶。

基本上,黃色瘤是指脂肪沉積在皮膚底下經體內大型吞噬細胞消化後,在皮膚表面呈現黃色斑塊,一塊一塊像小鹿斑比的外觀一樣,其中血中總膽固醇、三酸甘油酯、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,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,都是常見的臨床病灶。

血脂代謝異常 小心生癌病變

劉國威醫師指出,血脂代謝異常、血脂過高或是皮膚組織的改變,如受傷或發炎等,都可能會造成黃色瘤,但若血脂正常卻出現黃色瘤,則大多可能是脂蛋白組成及結構改變,或屬潛在淋巴網狀系統增生疾病,如多發性骨髓瘤、惡性淋巴瘤、白血病等。

另外,局部皮膚組織受傷或發炎,也會導致皮膚長黃色瘤;而遺傳也是常見原因之一,同時會依不同部位,有不同的表現方式,長在眼部是一片平坦的黃色,像熊貓眼一般;長在肘、膝關節伸側表皮,則凸出一片的結節狀;長在身體呈現一顆一顆的丘疹狀態。

減少黃色瘤復發 飲食習慣先改變

黃色瘤的治療方面,若是平坦或丘疹狀,可採用雷射、化學換膚等方式改善,結節狀則以手術切除為主。但在治療後,仍須注意良好的飲食習慣,留意高脂、高糖、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取,養成運動的習慣,降低復發的機率。

【醫師小叮嚀】:

黃色瘤為血脂異常警訊,雖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,但黃色瘤愈長愈多,仍建議就醫,排除是腫瘤或其他血液、淋巴問題。特別是,黃色瘤除了影響外觀,還要要留意可能有血脂肪相關問題須一併治療,因為黃色瘤治療後仍有復發的可能,因此還要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的調整,降低再次發生的機會。

……..文章來源:按這裡


健康警訊!體冒「鹿紋」黃斑 竟是膽固醇失控

NOWnews – 2014年2月13日 上午10:14

記者陳鈞凱/台北報導

皮膚長出一塊一塊黃色斑塊,活像「小鹿斑比」,當心是膽固醇警訊!一名53歲男子,右膝就莫名長出黃黃的丘疹,一摸就像2顆凸起物,就醫切除化驗,發現是脂肪沉積在皮膚底下的「黃色瘤」,成因就是血脂代謝異常,膽固醇飆高。臨床多長在手肘、膝關節外側表皮,還有人會大片長在眼皮上,就像熊貓眼一樣。

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醫師劉國威仔細一問診,才知道,男子在4年前也曾在手肘長出相似的凸起物,當時切除化驗就是黃色瘤,且家中父母以及6位兄弟都有高血脂問題,兄弟也有4人長出黃色瘤。

劉國威指出,黃色瘤是脂肪沉積在皮膚底下,經體內大型吞噬細胞消化後,在皮膚表面呈現黃色斑塊的病變、腫瘤,一塊一塊像小鹿斑比的外觀一樣,大部分皆良性,不致馬上影響健康,卻反應出體內血脂代謝異常、血脂過高的更危險警訊。

另外,包括受傷或發炎,都可能會造成黃色瘤,遺傳也是常見原因之一;黃色瘤長在不同部位,形狀各異,一般而言,長在眼皮,是一片平坦的黃色,有如「熊貓眼」;長在手肘、膝關節外側表皮,通常是凸出一片的結節狀;長在身體的黃色瘤則呈現一顆一顆的丘疹狀態。

劉國威表示,平坦或丘疹狀的黃色瘤,可以採用雷射、化學換膚等方式,至於結節狀者,雷射、換膚的效果不好,必須以手術切除;且治療後,仍須注意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,留意高脂、高糖、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取,養成運動的習慣,否則治療後仍有復發的可能。

黃色瘤除了影響外觀,劉國威提醒,最重要的是反應出血脂、膽固醇的異常,所以當出現黃色瘤時,必須一併治療血脂肪;若有黃色瘤家族史或病史者,也要多注意心血管健康。

……..文章來源:按這裡


認識食物GI值 讓妳跑得更好瘦得更快

Yahoo奇摩運動 – 1小時38分前

「怎麼吃,跑步瘦身效果才會更明顯呢?」「吃什麼可以讓跑步變得更快呢?」其實大部份的女孩跑步的目的,除了自我挑戰,最大的目標就是為了瘦身,所以飲食與運動的搭配絕對是女孩們關注的熱門話題,但在五花八門的飲食知識中,食物的GI値相信是女孩們比較不熟悉的議題,食物的GI值到底代表什麼?對於愛跑步的女孩來說到底重不重要呢? 其實GI值指的是食物的升糖指數(Glycemic Index),也就是食物在食用後的兩小時,分解成葡萄糖進入循環系統的情況,如果在消化過程中能被迅速分解成葡萄糖進入體循環系統,就屬於高GI食物,反之消化過程緩慢解穩定釋放成葡萄糖的食物,就屬於低GI食物。 「高GI食物,由於會在短時間內,造成血糖升高,促使胰島素分泌以降低血糖,體內的胰島素越多,脂肪囤積的越快。」營養學專家吳映蓉博士向大家解釋GI値對於人體的影響。所以對於以瘦身為目標的女性跑友,就要特別注意避免食用高GI的食物,像是蛋糕、巧克力、含糖飲料這些女生最喜歡的零食其實都屬於高GI値食物。另外還有一個常見的迷思,女孩們可能會認為水果健康又營養,是理想的瘦身聖品,但其實不然,在水果當中所含有的果糖屬於單醣,是相當容易被分解吸收的醣類,所以以瘦身為目的的女跑友們,應慎選水果種類,並且記得一定要在飯後才能吃水果,就能避免血糖快速上升造成脂肪堆積。 如果妳跑步的目的不只為了瘦身而是為了挑戰自我,那麼食物的GI值就更是大有學問了,女孩們希望在比賽時能夠獲得更好的成績,那麼在賽前最好選擇低GI食物,例如番薯、全麥麵包、糙米飯等,透過低GI食物能緩慢穩定釋放葡萄糖的特性,所以在參加半馬或全程馬拉松等長距離比賽,在比賽後段儲存於肌肉中的肝醣消耗殆盡時,在消化系統中低GI食物釋放出來的葡萄糖,就可以適時提供能量,增加比賽後段的續航力。在比賽後,肌肉中的能量經過大量的消耗,正處於醣類飢渴期急待充,因此在運動後補充高GI的食物,可以讓肌肉對醣類的需求立刻獲得滿足,更可以讓妳迅速恢復活力,儲備下次再跨步跑步運動所需的能量。 不過還是要提醒女孩們,日常生活中的飲食是綜合性的,尤其對以瘦身為目標女孩而言,不能光以GI值作為瘦身唯一的依據,例如肉類的組成以蛋白質與脂肪為主,並不適用GI值的計算方式。對於想要在跑步運動更上一層樓的女孩們,可以善用食物GI值的特性,幫助自己在跑步運動上,不斷的突破自我,在完成目標之後,享用美味的高GI甜點,肯定是最幸福的享受!

……..文章來源:按這裡


2款自製窈窕茶 過年免發福

作者: 健康醫療網/記者郭庚儒報導 | 健康醫療網 – 2014年2月7日 下午3:29(健康醫療網/記者郭庚儒報導)過年期間,民眾總會大吃大喝犒賞自己,吃太多肉類而消化不良,而長時間久坐容易導致下半身浮腫和臀部鬆弛,中醫師廖婉絨分享2款中藥茶飲,包括消小腹窈窕茶、瘦下半身窈窕茶,幫助民眾過年不堆油。

「消小腹窈窕茶」材料有山楂1錢、陳皮2錢、決明子3錢、白茅根1錢;「瘦下半身窈窕茶」材料有黨蔘3錢、黃耆3錢,茯苓3錢、玫瑰1錢、白朮3錢。2款茶飲做法為所有藥材用過濾袋裝好,加入800至1000CC水,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10分鐘即可,稍涼後即可飲用。

廖婉絨指出,針對過年民眾吃太多容易腹部堆油,使用具有健胃整腸、消血脂功效的藥材,如山楂含有解脂酶,可幫助消化、去油解膩,及降低膽固醇及血壓;陳皮能消脹氣;決明子可清肝瀉火、潤腸通便;白茅根能清熱涼血、利尿消腫。

而長時間久坐造成下半身浮腫,廖婉絨建議使用可健脾利溼、補氣消腫的藥材,如黨參具補氣的功用;黃耆也可補氣,利水消腫;茯苓具健脾、去濕及消腫的作用;玫瑰有紓肝理氣、活血化淤、促進代謝等作用;白朮則可補氣健脾,燥濕利水。

……..文章來源:按這裡


夜貓子容易胖!喝瘦身茶飲消水腫

作者: 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/台北報導 | 華人健康網 – 2014年2月6日 上午10:16

越夜越美麗?對肥胖者來說,長期當夜貓子反而會更胖,甚至誘發蕁麻疹、濕疹等疾病反覆發作,危害身心健康。有一名20多歲男子,因長期在KTV上大夜班,日夜作息顛倒,內分泌系統失調、肝臟解毒功能異常,反覆誘發嚴重性蕁麻疹合併全身浮腫,直到接受中醫藥物調理,2個月內讓蕁麻疹獲得穩定控制,且意外瘦身5公斤。

夜貓族虛胖大一號 喝茶防全身性水腫

許多人誤以為青壯年的體力好、新陳代謝好,有本錢可以長時間上夜班,不致於對健康造成重大影響,但許多醫學研究的結果已顯示,長時間夜班工作,特別是輪班工作者,會增加心血管疾病、氣喘、消化道功能障礙、生殖功能障礙等疾病的風險,而一般夜貓族最能明顯感受的是「變胖」。

中醫師黃慧娟表示,一般上班族多因應酬喝酒而造成腹部脂肪囤積的肥胖,但夜班工作者,因日夜作息顛倒、一天頂多吃1餐或2餐,加上普遍缺乏運動,即使每天睡滿8小時,也容易受到白天周圍環境吵雜等影響,睡眠品質差,長期易導致生理失調,身體水分調節失衡,體內缺水、體表卻有水分滯留,形成全身性水腫,外觀顯得肥胖。

為了掙一口飯吃,許多人不得不從事夜班工作,該如何預防因睡眠日夜顛倒所引起的全身性浮腫?黃慧娟中醫師建議,可取當歸2錢、生地2錢、茵陳3錢、麥門冬1錢、玄參1錢,用開水1000c.c.煮成「瘦身消腫茶飲」,每天飲用可補血、滋潤身體、瀉肝火,改善血熱和血燥體質,增進睡眠品質,改善因「睡不對時」所引起的浮腫和虛胖體型。此茶飲可空腹飲用,但睡前2小時應忌口。

日夜顛倒!夜貓族好發急性蕁麻疹

除水腫、虛胖之外,長期夜間工作恐會危害健康,臨床把脈常出現弦脈,有肝功能解毒功能異常的現象,且易隨著個人體質、周圍環境和飲食習慣等影響,導致蕁麻疹、濕疹或蟹足腫反覆發作。

夜貓族的濕疹發作,多與體質、空氣潮濕,以及飲食高糖、高油、高蛋白、多海鮮等因素密切相關。蟹足腫則往往因夜間工作、白天運動量不足,氣血不通、新陳代謝差,形成血瘀體質,又逢肝經解毒功能差所誘發的過敏反應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長期從事夜班工作的人,發作蕁麻疹的機率比濕疹或蟹足腫來得高。黃慧娟中醫師表示,長期熬夜工作會造成耗損腎氣,形成血虛體質,誘發蕁麻疹,急性發作時可視個人體質和症狀,處方龍膽瀉肝湯加減,幫助清熱解毒,穩定病情。

藥物解蕁麻疹 安眠消腫一舉多得

一旦蕁麻疹病情獲得穩定控制,轉為慢性,中藥調理改以補血為主軸,再視證型分別搭配解毒或防風功能的藥材。

若蕁麻疹呈現大片紅腫、疹子明顯浮腫、好發於夜間,通常屬於血熱型的慢性蕁麻疹,臨床多以生地、當歸、黃芹、黃連等補血和解毒藥材組成「溫清飲」,幫助調理體質,消減蕁麻疹所帶來的皮膚紅癢、睡不好導致水腫等困擾。

另一種蕁麻疹的丘疹呈現淡紅色、不太腫,卻奇癢無比,屬於血燥型蕁麻疹,可處方「消風散」,利用當歸、生地、殭蠶、蟬蛻等藥材補血和防風,緩解皮膚的不適症狀,同時改善睡眠品質、體質和肥胖等症狀。

……..文章來源:按這裡